任何历史的发展都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
随着人类文明和经济的发展,人工智能(AI)的崛起成为历史的必然。
全球的科技企业、科创企业,都专注或是通过分支机构进行AI研发,因为大家都意识到这将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在众多研发人工智能的公司中, OpenAI凭借生成式AI工具ChatGPT脱颖而出,它的成功固然有其努力的成分,但更重要的还是它的产品配合了时代的需求。
而在AI发展的这个时刻、这个科技节点、这一特定人类需求最成熟的时候,恰好踩在了风口之上,而一举成名,并获得科技界大佬微软(MSFT.US)的天价投资。
在2015年成立之时,OpenAI就以非盈利组织自居,指其使命是确保通用的人工智能造福全人类。
据税务专家指出,OpenAI创建之时的结构似乎就是为免税的非盈利组织而设,该公司由一个非牟利董事会控制,以确保其遵从初衷。
正因为有这个非牟利董事会控制,才会在去年发生“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逼宫事件”:CEO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被董事以“背离信仰”驱逐,但几天之后,在微软的斡旋下,奥尔特曼回归,这或显示出该非牟利董事会的独立性和权力并不是其所预期的那么强大。
几年之后,OpenAI认识到,开发AI技术十分昂贵,单是算力就需要数以十亿计美元的投入,所以OpenAI于2019年设立了一家新的牟利公司,同时对可牟利的金额设限,以遵守其初衷,非牟利分部及其董事会也控制这家新公司,超出的利润会转到非牟利部门。
这家牟利公司吸引了数十亿美元,投资开发其大语言模型和其他造价昂贵的生成式AI功能,和留住人才。
在2022年发布ChatGPT后,OpenAI一举成名,并由此获得更多资本大佬的青睐。随着ChatGPT的商业化和AI业务的扩大,奥尔特曼与非牟利董事会之间的龃龉也在加剧。
最近,有传闻指OpenAI计划重组,将其由非牟利组织转型为牟利公司,以便为奥尔特曼等员工授予股权,因OpenAI据说将获得Thrive Capital及老虎全球的10亿美元投资,微软、英伟达(NVDA.US)和苹果(AAPL.US)等也跟投,其投后价值有望达到1,500亿美元。
然而,目前控制OpenAI的非牟利董事会将持有新公司的少数权益,进一步削弱其对新公司的控制。
尽管有关消息未获证实,但是OpenAI创始团队陆续出走,似乎暗示传言并非空穴来风。
在奥尔特曼短暂被驱逐期间,代任CEO的首席技术官(CTO)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已经宣布离开OpenAI,而首席研究主管(CRO)和研发部副总裁均已离开。这意味着当年创建OpenAI的11名创始人中,只剩下奥尔特曼和从8月开始休长假的总裁格雷格·布罗克曼(Greg Brockman)。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拥有火狐(Firefox)浏览器的Mozilla明确地告诉大家:非牟利社区完全可以存在。这家公共机构的使命是要“捍卫一个健康的互联网”,确保其完全开源,而且非牟利。
Mozilla的运营资金来自合作伙伴使用其服务所支付的版税、开源软件的分发收入、订阅和广告收入、闲置资金和投资的利息及股息收入、来自用户和机构的捐款等。
财华社从Mozilla的经审计2022年财报看到,版税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于2022年就有5.1亿美元,而订阅和广告营收也不少,有7572万美元,总营收达5.94亿美元,足以应付其运营支出大约4.25亿美元(软件开发占了一半以上),并产生净资产增值1.44亿美元,而其截至2022年末的资产净值也有11.98亿美元。
Mozilla也在开发开源AI以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为开发者和用户创建、商业化和开源配置AI的开源组件和工具。
Mozilla与OpenAI在业务领域、研发投入以及未来发展前景上各有千秋,难以相提并论。然而,Mozilla通过版税、订阅服务和广告收入等多元化的商业模式来支撑其非盈利性的发展目标,这一实践模式是否具有可借鉴之处,值得深入探讨。
归根结底,OpenAI变节或与竞争与日俱增有关。
作为生成式AI的先锋,OpenAI的野心或许要大得多,在面对逐渐构成威胁的竞争对手,例如亚马逊(AMZN.US)和谷歌(GOOG.US)所投的Anthropic,它需要更大的把握。
可以确定的是,OpenAI需要很多昂贵的AI芯片以打造算力,甚至琢磨自己造芯,所以它需要很多资金,而这些资金方未必免费提供“午餐”,考验着OpenAI在道德与利益之间的权衡。
文:毛婷
代码/名称 | 现价 | 涨跌幅 |
---|---|---|
加载中...
|